有了这个AI利器,以后人人都是方文山?
日前,安徽省大气办通报2018年1~5月份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1~5月份,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60g/m3,比2017年同期(67g/m3)下降10.4%。
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要在统筹兼顾中把握重点,通过重点带动全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切为了群众,也要充分依靠群众。
要牢牢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战略思维统筹全局,以精准思维破解难题,相信一定会积小胜为大胜,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蓝天。这些做法着眼的是细节,强调的是到位,获得的是实效。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精细化管理。要继续运用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压实生态环保责任。
再如,通过热点网格等技术,精准发现问题。要以四个明显为目标,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今年5月至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为4个小组分赴8个省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还委托其他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法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2018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原定于今年8月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而甘肃省陇南市的展台上,杨星晨通过茶艺表演向客商推介当地出产的茶叶,不少外国宾客品尝了她的茶,伸出大拇指点赞。陇南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生态环境良好,但包括茶叶在内的许多原生态农产品不为人所知。本届兰洽会突出绿色发展和特色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等绿色生态产业进行经贸洽谈。
黄子华也从一名房地产开发商转型成为农业公司的负责人,她说花草产业正在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大发展。甘肃省商务厅厅长张应华介绍说,本届兰洽会签约项目经过严格的筛选、初审、审定等程序,必须是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
第24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5日在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兰州市开幕。5日下午,甘肃省粮食行业协会与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的粮食企业,签订合作机制和购销意向协议。在兰洽会的相关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认为,南向通道高度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借助这条南向通道,内陆腹地的甘肃省正在将一带与一路连接,成为一带一路的物流枢纽。南向通道的全称是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项目南向国际贸易物流通道。
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说:我们的签约项目中绿色生态、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高,不含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城市配套及房地产项目。据了解,2018年以来,甘肃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多个有关南向通道的工作方案,通过多个大型建设项目和投资来推进南向通道的发展。这也是兰洽会近年来首次举办关于粮食方面的主题商贸活动。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小杂粮、橄榄油等千余种绿色健康安全的粮油产品登上展柜,引起国内外宾客的关注。
在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的产业推介会上,兰州新区共签约59个项目,其中,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生态项目就有32个。记者从兰洽会组委会了解到,这次中国好粮油的展销活动,共有来自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国内黑龙江、河南等省区的130余家粮油企业参展。
目前,在兰州这样的西北内陆城市,已经有了从东南亚成规模进口水果、冰鲜的直通车。多国嘉宾共谈粮食区域合作与以往不同,在本届兰洽会主场馆内,专门设置了一个粮油产品展区。
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马琨说,自2017年9月29日中新南向通道国际货运班列成功首发以来,已累计发运15列,从兰州出发的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国际班列实现了稳定开行,在2018年底前,开行频次将从目前的每月开行2列增加到4列。地处丝绸之路上的金昌是一座老工业城市,有中国镍都之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樊廷录说,当前,甘肃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多国的粮食通道已经打通。据甘肃省粮食局负责人介绍,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粮食贸易的条件和机遇日趋成熟。甘肃省粮食局与黑龙江、吉林、河南等9省区粮食局签订省际粮食产销合作协议。投资合作突出绿色环保和高质量投资合作是兰洽会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金昌市发展花草产业变身花城。借由这条通道,西北内陆企业与东南亚国家间的商品贸易,不用再辗转到东部沿海港口,而是弯道取直,从兰州出发,一路向南,经过重庆、贵州,在广西出口,成为西南、西北省份南向出海的一条便捷通道。
樊廷录认为,粮食区域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说明甘肃乃至中国西部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借由南向通道,甘肃出产的许多原产地农产品经过铁路运输到广西口岸后,再经过海运出口到东南亚市场。
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志卫非常熟悉西北农产品的出口情况。马琨表示,借助南向通道,甘肃已经形成东进西出、南来北往、陆海联运的交通格局,为进一步开放发展带来新机遇。
记者观察发现,在今年兰洽会的投资合作项目中,绿色环保和高质量的合作项目占比不断提高,能看到甘肃经济的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今年的兰洽会上,陇南的橄榄油、茶叶、核桃等绿色产品也成为投资重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李牧原认为,目前南向通道的实际运营条件已经成熟,具备了现实的可操作性。目前甘肃省已经建成了武威国际陆港粮食口岸,兰州、白银等5个粮食物流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中。
她说,通过海铁联运、弯道取直,经由南向通道运输的成本优势明显。张应华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兰洽会正成为各国客商了解中国西部的重要窗口,甘肃这样的西北省份也从内陆腹地变身为开放前沿。
利用国内外市场开展进出口粮食贸易,把甘肃有优势的玉米、马铃薯、橄榄油等粮油产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粮油及其仓储设施设备的合作可弥补甘肃粮食流通加工短板,促进粮食余缺互补、产销平衡。今年兰洽会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打通南向通道新机遇、聚焦国际粮食区域合作、注重绿色环保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本届兰洽会的新亮点。
南向通道连接一带一路 带来合作新机遇本届兰洽会上,南向通道成为一个热词。在甘肃省金昌市的展台上,黄子华向客商不断推介她公司出产的薰衣草系列产品
承担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有关重点科研课题,对重难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随后举行的臭氧污染防治专题论坛由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地环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曹军骥主持,多位专家针对臭氧污染防治问题进行演讲。7月6日下午,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臭氧污染防治专题论坛在西安人民大厦会展中心举行,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晓驰向专家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证书。专家委员会将负责对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污染物治理等进行专题研究、形势研判。
协助解答公众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为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意见建议。
在互动环节,西安市环保局局长刘军提问:上任几个月后,做了很多努力,一直没找到污染源的相关规律和解决办法,西安交通在应用大数据方面取得很大成效,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那么在识别污染源、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能否也使用大数据手段?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回答:回清华大学后将考虑在西安做试点,试着用大数据的办法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精准施策,科学治霾,不断提高陕西省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污染严惩,强化制度供给和机制创新,强化依法处置和严格执法,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共同打好长三角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力度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国电集团:在全面转型中实现突围


求是:让三峡工程造福人民


中国航油——在服务全球机场中崛起


经济参考报:国资委筑境外经营风险“防火墙”


5000吨大货车“组团上阵” 深中通道桥梁工程通过“重磅”体检


人民日报:完善机制,国企凤凰涅槃


经济日报:南航湖北公司多举措提升服务质量


大连(旅顺)国际樱花节启幕 游客踏青赏樱领略盎然春意


解局 | “沙漠变汪洋”,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智能电网:各国抢建新能源基础设施
